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国际刊号:1671-5470
国内刊号:35-1255/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637 人次
 
    本刊论文
江西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在阐述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当前江西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得出江西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政府相关引导和激励政策不够;服务主动意识不强;农村对高校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等问题。

  论文关键词:江西,农林院校,新农村

  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江西作为地处我国中部传统的农业大省,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区,主要农作物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江西省土地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1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711万人,其百分之九十的国土面积是农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客观评价,江西的农业比重偏大,2007年农业占三产比重为1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江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7124元,是2000年的2.4倍。目前江西农业与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三农”矛盾相对突出,城乡统筹难度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也是薄弱环节,建设新农村面临着诸多困境,建设任务艰巨和繁重。

  大学走出“象牙塔”,强化其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潮流。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作用;既需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也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支撑、优质的人才支撑。高等院校校特别是高等农林院校则以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育人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为江西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2江西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状

  江西目前主要的高等农林院校有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原赣州林校)

  和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近两年,江西高等农林院校立足江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院校

  通讯作者:陈飞平(1979—),男,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

  都积极投身到江西新农村建设中,为“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贡献各自的力量。

  江西农业大学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源头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深入基层,面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最紧迫的科技问题。

  近两年,江西农业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0多项,科研经费1.1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04项。学校积极面向江西经济建,狠抓项目不动摇,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二年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近50亿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江西农业大学开展一系列的送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2006年在星子县蓼花镇胜利村积极开展包村扶贫工作,指导村民种植了70亩南方早熟梨,建立了广播站、党员活动室、群众阅览室,并在当地小学筹建了机房。学校教师多次到村检查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巩固完善已经实施的扶贫项目,科技培训农户8场,共350人多人次,走访贫困家庭12户,提高了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村民的脱贫步伐。2007年,江西农业大学投入资金40万元,派出专家30余人次到柘塘村开展扶贫工作。工作重点已由当初的“学校校舍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救灾与灾后恢复、支教与帮扶”转为现在的“饮水工程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公路硬化工程建设、山洪灾害防护工程建设”。

  2008年,江西农业大学开展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相关研究工作,学校主持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在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10个招标课题中中标,目前该项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还积极开展了雪后救灾工作,参加编制了《江西省科技救灾恢复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并派出专家、技术人员近100人次奔赴江西受灾严重地区指导减灾和灾后重建。另外,土地资源管理及园林绿化等学科科研人员在全省30余个县(市)实施了县、市级小城镇规划,促进了江西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此外,江西农业大学注重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把学生社会实践列入“立足三个实践,实现三个结合,培养服务‘三农’为主的创业人才”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每年都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在寒暑假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学校先后共有30余万人次参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科院校学生专业优势,切实为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每年根据当前农业现状,开展各类农业(农学、园艺、农业机械等)培训,为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做好知识、技能和人才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人数如下:

  年份

  培训人数

  2007

  86

  2008

  106

  2009

  94

  2010

  67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线,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主要举措有组建新农村建设测量队,接受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点测量任务的同时还负责进行新村规划工作。队员全部由环境工程分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组成,每届队员在校期间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测量队自成立以来已服务过万安、会昌、龙南、安远、赣州市沙河镇、湖边镇等县市乡镇,为地方建设服务,深受各地政府的好评。

  3江西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服务江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江西政府相关引导和激励政策不够,农村对高校缺乏一定的了解,支持配合力度不够,高校自身服务体制与机制建设还不完善,服务主动意识不强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3.1政府对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投入不够

  农业高校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投入,其基础条件差、仪器设备落后阻碍了以生物科学为核心的农业科学研究。此外,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大多是无偿的,而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教师专家投入到生产一线,交通费、食宿费、研究费等相关费用只有挤占教学经费。因此,单靠农业高校自身的力量难以应付服务新农村建设巨大的开支,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实施。

  3.2服务主动意识不强

  从教师角度来讲,一些教师由于对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的科研重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有的老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难以取得长期的服务效益;此外,服务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教师长期工作在基层,很多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没有下基层的时间保证。

  从学生角度讲,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多学生认为从事农业没出路,没前途,出现大量的学农不为农的现象,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和农业科技人才;加上目前大部分农业企业不发达,农业事业单位编制压缩等原因,毕业生也不愿回到农村。

  3.3农村对高校支持配合力度不够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对高校服务缺乏了解,对高校社会服务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能否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上,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配合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受教育年限比较短,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经营能力差,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协作合作意识薄弱,使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高等院校服务湖北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8

  2 陈金印。 江西农业大学: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8):55-57

  3 吕剑红 方玮 方文明。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的需求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13-115.

  4 黄宪伟。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3):222-225.

  5 方文明,张贻发,吕剑红。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09(10):229-230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